•   炒股,就在一键之间,智慧投资,让财富迅速增长!跟随市场,赢在未来,炒股,让你成为财富的掌舵者!
  •   炒股不仅是追求短期收益的工具,更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。跟随市场的变化,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,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。

股票配资的正规平台:在线配资查询服务-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时间表成争议焦点 高成本或阻碍推广

摘要:   11月12日至13日,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举办,全固态电池成为本次大会的热议话题。  全固态电池具有本征安全和高能量密度的优点,被视为下一代动...
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(万)

  11月12日至13日,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举办 ,全固态电池成为本次大会的热议话题。

  全固态电池具有本征安全和高能量密度的优点,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 。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时间表,多位业内人士存在分歧。此外 ,全固态电池还面临材料体系升级、规模化制备等难题 ,业内呼吁舆论对全固态电池“降温”。

  红星资本局还注意到,本届大会有多家低空经济 、智能机器人企业参展,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与智能机器人被认为是全固态电池率先落地的领域 。不过有智能机器人厂商表示 ,他们不会忽视成本问题,在全固态电池落地初期,他们不愿意“第一个吃螃蟹 ” 。

  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时间表存分歧

  有业内人士建议降低能量密度目标

  本届大会 ,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时间表是争议焦点。

 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认为,2027年可以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示范装车,不过大规模商业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,需要产业链达到规模效应,找到更低成本的制造工艺。

  国轩高科(002074.SZ)首席科学家朱星宝甚至表示,如果采用复合技术路线 ,2026年上车都有可能 。据介绍,国轩高科现有0.2GWh产能的全固态电池实验产线,正在建设2GWh的实验产线。

  长安汽车副总裁、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表示 ,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小规模示范运行 ,2030年后全固态电池将逐步商业化。对于其大规模商业化,邓承浩称:“2030年是最乐观的预期,甚至我的判断是可能2035年 。”而长安汽车的全固态电池时间表是:2027年装车示范 ,2030年推进小批量量产。

  东风汽车方面则表示,将于2027年12月中试搭载全固态电池,公司已建成0.2GWh产能的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,量产线正在规划建设中。

  此外,今年5月,宁德时代(300750.SZ)曾表示 ,公司全固态电池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,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。

  相比之下,行业专家的态度更加谨慎。

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艾新平教授直言 ,对2027年至2030年的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窗口持非常怀疑的态度。

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预计,2030年前后,全固态电池将完成中试验证和小批量装车应用 。

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吴志新称:“我个人认为这种判断和‘算卦’差不多 ,大概在2032年到2033年开始进入它的商业使用期。”

  由于固液混合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可达到400Wh/kg ,因此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目标被定为400Wh/kg起步。对此,四川华宜清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敏建议,降低目标到300-350Wh/kg ,尽快形成产品,走通技术路线,再逐步提升到400Wh/kg以上 。“如果从300Wh/kg开始 ,2027年就可能在机器人、3C领域找到应用场景 。 ”

  技术与工程化难题亟待突破

  行业呼吁舆论“降温 ”

  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时间不确定,背后是诸多亟待突破的技术与工程化难题,其大规模制造还面临工艺 、良品率 、生产效率等挑战。

  朱星宝称:“装车与商用是两个概念 ,如果全固态电池2030年装车,那么真正赚钱要等到2035年甚至2040年。”

  在量产初期,全固态电池还面临与液态电池、固液混合电池的竞争 。朱星宝认为 ,全固态电池落地会率先应用在高端车上,“B级以下几乎不考虑,但高端车既要高比能(长续航) ,又要高倍率(超快充)。”而全固态电池最初的充电倍率可能很低 ,而液态电池目前已经标配4C、5C。

  目前全固态电池的主要技术路线包括硫化物 、卤化物、氧化物和聚合物等,行业专家认为,当前很难判断哪条路线会胜出 。

 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孙学良表示 ,卤化物电解质材料在2018年底开发出来,最近三年快速发展。其在安全性等方面有天然优势,但还面临多个技术问题 ,需要进一步创新突破。

 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助理教授任东生表示,“未来一定是往复合(技术路线)去做,逐渐确定以其中一个(技术路线)为主体 ,其他为辅配,使整体性能达到最优,而且还要考虑成本问题 。 ”

  大会期间 ,多位行业人士呼吁对全固态电池舆论“降温”。

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原副总经理 、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吴志新称:“让全固态电池有一个安静的环境,不用给它施加更多的压力,它已经承担了很大的压力。”

  对于当前市场上过度炒作固态电池 ,邓承浩表示担忧:“我认为现在网络上有很多(声音)带来了错误引导 ,当我们在固态电池取得一个小突破,就会被无限放大 。 ”

  邓承浩认为,这种不理性的舆论氛围导致大量消费者产生了“液态电池过时”的错误认知 ,形成了不健康的市场预期。有购车需求消费者不用等全固态电池车型,全固态电池还在实验室阶段,成本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

  或优先落地低空经济、智能机器人等

  高成本阻碍打开市场

  业内普遍认为 ,全固态电池会优先落地低空经济、智能机器人等高端领域 。这些领域需要全固态电池的高比能与高安全,同时具有高附加值,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高成本 。

  朱星宝提到 ,全固态电池还可以应用在医疗场景。

  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亮表示,航空对安全的要求更为苛刻,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电池厂商 ,傲势科技选择自主设计eVTOL电池包。但郭亮相信,未来低空经济80%的供应链都会来自新能源汽车行业 。

  四川赛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高龙称,eVTOL 、智能机器人对电池的要求都在车规级以上 ,“无论应用在哪个领域 ,全固态电池都必须按车规级要求来开发,才可能有大的应用市场。”

  不过在商业化初期,全固态电池或存在能量密度不高、成本较高问题 ,有低空经济和智能机器人从业者表示难以接受。

 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是一家具身多模态大模型通用机器人企业,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资本局,他们对电池的要求是“既要又要还要 ”:“体积小、重量轻 、续航长、高安全、成本低 。目前产品补能以换电和慢充为主 ,对充电速度还没有要求,但未来会上充电桩,因此也希望充电速度快。”

  该公司的机器人产品是轮式底盘 ,主要应用于工业 、医疗领域,“如果是像宇树科技那样的双足机器人,对电池的要求还会更高。”

  但如果商业化初期全固态电池价格过高 ,智能机器人企业也未必能接受 。上述负责人表示,机器人的核心是AI,电池的成本占比不能超过十分之一。

  另一家智能机器人企业智平方的展台负责人也表示 ,他们对成本是有要求的 ,公司提供定制化服务,“如果客户愿意接受,我们才会选择全固态电池。 ”

  大疆无人机的四川代理商告诉红星资本局 ,无人机要求电池能量密度大 、重量轻,但为了平衡成本,大疆选择的是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 ,续航低至9分钟,以更换电池的方式补能 。“很多产品比拼的是性价比,我们不太可能用全固态电池。”

  该代理商认为 ,高密度电池被认为是低空经济“卡脖子”的环节,全固态电池在商业化初期更适合出行场景的大型无人机。

你可能想看: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

标签云